日期: 2020-07-06 浏览量:834 来源:细河区政府 责任编辑:徐杨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一、应急响应
按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进入旱期,各级抗旱指挥机构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跟踪掌握雨水情、旱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预案。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干旱灾害发生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区政府和抗旱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抗旱等方面工作。按照权限和职责负责所辖水利工程的调度,并及时向区政府和市抗旱指挥部及时报告情况。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Ⅰ级响应
(1)全区作物受旱面积超过耕地面积70%,同时重旱面积超过耕地面积35%;
(2)全区因旱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百分率>10%。
1.2.1 工作会商
主持人:指挥长。
参加人员:抗旱指挥部全体成员单位负责人。
会商方式:召开有关会议。
内容:启动Ⅰ级响应机制,提出抗旱救灾具体意见。
1.2.2 工作部署
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下发通知,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抗旱;明确抗旱重点一是要保证人畜饮水,二是要保证经济作物灌溉;积极向上级反映旱情,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扶持;每日向有关部门报送旱情、灾情及抗旱情况等。
1.2.3部门联动。
以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命令或下发文件,要求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搞好配合,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中。
水利部门要密切注视旱情,及时对抗旱水源及设施进行维修,保证水利工程全部投入到抗旱工作中。
1.2.4 方案启动。
抗旱调度原则: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坚持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进行调度。
在启动Ⅰ级响应后,利用一切方法进行取水进行灌溉,并出动我区全部的抗旱机动设备进行送水。
1.2.5 宣传动员。
新闻宣传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各包村单位等要大力宣传抗旱技术措施,抗旱典型。向上级积极反映旱情,争取上级支持。深入群众中间,做群众思想工作,不等不靠,积极生产自救。同时发动全社会力量,组织抗旱救灾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形成抗旱救灾合力。
1.3 Ⅱ级响应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Ⅱ级响应
(1)全区作物受旱面积超过耕地面积50%,同时重旱面积超过耕地面积25%;
(2)全区因旱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百分率>7%。
1.3.1 工作会商
主持人:指挥长或副指挥长。
参加人员:抗旱指挥部全体成员单位负责人。
会商方式:召开有关会议。
内容:启动Ⅱ级响应机制,提出抗旱救灾具体意见。
1.3.2 工作部署
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下发通知,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抗旱;明确抗旱重点是要保证人畜饮水,扩大抗旱浇灌面积;积极向上级反映旱情,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扶持;每周向有关部门报送旱情、灾情及抗旱情况等。
1.3.3 部门联动。
以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命令或下发文件,要求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搞好配合,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中。
水利部门要密切注视旱情,及时对抗旱水源及设施进行维修,保证水利工程全部投入到抗旱工作中。
1.3.5 方案启动。
在启动Ⅱ级响应后,将出动机动设备进行送水,出动柴油小机组,机动车辆,抗旱水箱。以保证人畜饮水,并且动用机动设备车辆对经济作物进行灌溉。
区抗旱指挥部及时掌握旱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视情况宣布分地区进入紧急抗旱期;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全面部署抗旱工作;强化抗旱水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派出抗旱指导组,深入受旱地区指导抗旱工作;及时将旱情及抗旱情况向上级汇报;通报旱情、旱灾及抗旱情况;提请区政府将抗旱工作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加大对受旱地区资金和抗旱救灾用电用油的支持。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抗旱救灾相关工作。
1.3.6 宣传动员。
新闻宣传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各包村单位等要大力宣传抗旱技术措施,抗旱典型。向上级积极反映旱情,争取上级支持。深入群众中间,做群众思想工作,不等不靠,积极生产自救。同时发动全社会力量,组织抗旱救灾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形成抗旱救灾合力。
1.4 Ⅲ级响应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Ⅲ级响应
(1)全区作物受旱面积超过耕地面积40%;
(2)全区因旱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百分率>5%。
1.4.1 工作会商
主持人:副指挥长。
参加人员:抗旱指挥部部分成员单位负责人。
会商方式:召开有关会议。
内容:启动Ⅲ级响应机制,提出抗旱救灾具体意见。
1.4.2 工作部署
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下发通知,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抗旱;明确抗旱重点一是要保证人畜饮水,二是保证全区所有干旱地块的浇灌;积极向上级反映旱情,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扶持;每10日向有关部门报送旱情、灾情及抗旱情况等。
1.4.3 部门联动。
以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命令或下发文件,要求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搞好配合,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中。
水利部门要密切注视旱情,及时对抗旱水源及设施进行维修,保证水利工程全部投入到抗旱工作中。
1.4.5 方案启动。
在启动Ⅲ级响应后,区抗旱指挥部及时掌握旱情发展情况,适时部署抗旱工作,做好抗旱水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适时向受旱地区派出抗旱指导组,并向区政府、市抗旱指挥部报告旱情;提请区政府向受旱地区给予资金和抗旱救灾用电用油的支持。受旱地区抗旱组织根据旱情发展情况适时会商,布置抗旱工作,及时分析预测水量和供水形式,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调度,加大抗旱投入;定期向上级汇报旱情信息和抗旱情况。
1.4.6 宣传动员。
新闻宣传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各包村单位等要大力宣传抗旱技术措施,抗旱典型。向上级积极反映旱情,争取上级支持。深入群众中间,做群众思想工作,不等不靠,积极生产自救。
1.5 Ⅳ级响应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Ⅳ级响应
(1)全区作物受旱面积超过耕地面积30%;
(2)全区因旱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百分率>2%。
1.5.1 工作会商
主持人:副指挥长。
参加人员: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各职能组负责人。
会商方式:召开有关会议。
内容:启动Ⅳ级响应机制,提出抗旱救灾具体意见。
1.5.2 工作部署
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下发通知,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抗旱;明确抗旱重点一是要保证农村人畜饮水,二是保证全区所有干旱地块的浇灌;积极向上级反映旱情,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扶持;每10日向有关部门报送旱情、灾情及抗旱情况等。
1.5.3 部门联动。
以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命令或下发文件,要求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搞好配合,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中。
水利部门要密切注视旱情,及时对抗旱水源及设施进行维修,保证水利工程全部投入到抗旱工作中。
1.5.5 方案启动。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掌握旱情信息和发展趋势,适时发布旱情预警预报,强化蓄水保水和水资源统一管理,组织开展抗旱服务。
在启动Ⅳ响应后,将出动机动设备进行送水。保证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没有绝收面积。
1.5.6 宣传动员。
新闻宣传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等要大力宣传抗旱技术措施,抗旱典型。向上级积极反映旱情,争取上级支持。深入群众中间,做群众思想工作,不等不靠,积极生产自救。
1.6 响应结束
1.6.1 应急响应结束的条件
1、旱情解除
2、作物生育期结束。
1.6.2 发布程序
由区抗旱指挥部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宣布响应结束。
二、后期处置
后期处置包括对抗旱工作的投入(人力、物资)、旱灾损失的评估、灾民救助、抗旱效益评估等工作,由发改、财政、应急、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工作,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汇总。
抗旱效益评估工作由发改、财政、应急、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汇总。
发生灾情的地区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恢复生产等善后工作。
针对当年抗旱物资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集的原则,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由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及时补充到位,所需物品数量和品种按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确定。
2.2 效益评估
应急响应结束后对抗旱预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完善。针对当年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努力提高抗旱工作水平。响应结束后由抗旱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估。
三、保障措施
根据抗旱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3.1 资金保障
区、镇各级财政预算要每年安排抗旱经费,用于抗旱物资储备、水利设施维护,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因旱情需要,可动用区长预备费和其他资金,保证抗旱需要。中央财政下发的特大抗旱补助费,应及时安排,专款专用。
3.2 物资保障
抗旱物资的调用,应本着“先近后远,先主后次,满足急需,及时高效”的原则,优先保证重点地区的抗旱物资急需。
抗旱物资的调拨须逐级申请,由区防指批准,由区防指办向各储备单位签发调拨令。紧急情况下,可用电话或明传电报申请批准调动,用后补办手续。
各储备单位、仓库接到调拨令后,必须立即组织发货,申请单位组织运输,并及时向指挥部反馈调用情况。
进入紧急抗旱期,各级指挥机构根据抗旱需要可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等。电力部门全力保障抗旱用电。
3.3 应急备用水源准备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落实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立应急供水保障机制。
3.4 应急队伍保障
紧急抗旱期间,抗旱服务组织应服从本级防指调遣,为受旱地区提供抗旱流动机械,维修抗旱设施,租赁、销售抗旱物资,指导农户使用生物抗旱措施。区级抗旱服务队重点支援严重受旱地区应急提水、抗旱技术服务等工作。
3.5 宣传与培训
3.5.1公众信息交流
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交流,由抗旱指挥部负责人审核后,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抗旱的重要公众信息交流,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经本级政府同意后,由指挥部制定的发言人,通过本地新闻媒体统一向社会发布。
3.5.2培训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对本级所属的有关人员进行抗旱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
3.5.3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提高抗旱服务队的应急响应能力。
阜新市细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新市细河区抗旱预案的通知
主办单位:阜新市细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25号 邮编:123000 Email:xhqdzxxw@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80号
辽ICP备2020015509号 网站标识码:2109110001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3965004 网站举报邮箱:xhqdzxx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