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决算

日期: 2019-06-28 浏览量:305 来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编辑:王宝新 文字大小:

一、区人社局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2)贯彻执行公务员分类、录用、考核、职务任免与升降、奖惩、培训、交流与回避、辞职辞退、申诉控告、职位聘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3)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促进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措施,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和流动调配工作。

4)负责促进就业服务工作,拟订并实施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拟订并实施就业援助制度;负责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5)负责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等。

2.机构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该单位确有7个机构,经核实只有1个行政机构,原因是事业单位改革,原有的6个事业单位2018年8月31日划入细河区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3.机构人员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本年无人员调入。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1.就业创业举措推陈出新

1)发挥基层平台作用保证就业实名制及就业政策落实。一是积极发挥基层平台作用,帮助实现就业。二是实施创业帮扶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截至目前,扶持培养创业带头人44人。三是搭建供求双方对接平台,优化就业渠道。共发放各类宣传单3500份,提供岗位企业50余家,累计提供岗位2000余个,流动求职人员达千人,签订意向600余人。四是开展远程免费技能培训,促进素质就业。截至目前,开展农村劳动力远程培训100人。

2)失业保险扩面工作成绩突出。截至6月末,已完成市下达的全年失业保险工作的责任目标7300人的89%。一是按照市局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五险合一工作通过完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失业人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进一步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工作,提升失业预警能力,有效预防大规模失业。三是加强数据比对工作。

3)创业工作有了新进展。细河区孵化基地及众创空间已初建规模,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基地划分四大板块。运营至今累计吸纳入孵企业132户,带动就业900余人。5月25日,在细河区孵化基地,细河区政府主办“市互联网+产业园孵化基地人才服务专场洽谈会”,会上联想集团、阿里巴巴东北渠道总代理豪玛集团等知名企业与互联网+产业园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进一步提高了细河区创业孵化基地的影响力。目前,已经申报省级创业示范孵化基地。

4)两业证办理工作稳步推进。自细河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区人社局两业证办理2433人,档案代理10260人,办理失业保险业务450家企业。

2.社保经办保持优质高效

1)机关事业保险办工作扎实推进。截至6月末,细河区参保单位166家,在职参保人员1910人,退休人员1246人,上半年养老金总计收入1307万元,待遇支出2830万元,线下支出12万元。

一是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今年,区人社局对细河区机关事业单位现有退休人员1246人的生存认证工作,统一采取委托单位认证的方式,对于高危人群在单位认证完后,由经办机构入户重点认证,有效地保障了基金的安全发放。

二是模拟调待数据核对工作。按照省模拟调待问题人员名单,区涉及人员132人,经档案数据比对、与工资科进行核实后,需要更改退休人员信息和补退养老金人员74人。目前,已把涉及到的问题人员在库中进行了信息更改,养老金补退工作相关材料也按业务经办规程由单位进行了上报。

三是老制度在职人员、临时工账户整理及信息录入工作。2018年上半年,对全区老制度下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账户进行了整理,共涉及到11家参保单位,总计205人,整理养老保险账户资金101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有临时用工单位共13家,总计295人,整理保险账户总计800万元。所有参保信息按月份及年份分别录入系统。

四是经办机构风险管理工作。2018年上半年,经办机构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对自身经办工作进行了自查评估,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

五是2018年度基数申报核定工作。5月份,细河区下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度区直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工资申报核定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了细河区参保单位经办人员培训会,具体讲解了本次基数申报相关表格的填报方法和注意事项。在6月末完成缴费工资的申报工作,并在7-8月完成基数核定工作。

六是积极做好对账和A++软件使用工作。认真执行收入对账、支出对账检查作业制度,此做法在全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了经办机构核算、地税征缴、财政入库三方职能作用,确保基金安全、准确、及时入账。今年以来,新制度下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会计账全部使用A++财务软件记账,业务数据100%由养老保险数据库提取,保证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100%同步。

2)医保工作稳步开展

一是配合市五险合一办公室完成细河区各单位五险合一工作。加强组织指导,稳步推进五险合一参保。今年1月起,全市各单位开始实行五险合一,细河区由原来1家参保单位按照人员与单位编制分成148家参保单位;加强缴费管理,顺利完成五险合一缴费。全区各单位五险合一缴费的单位缴费部分和个人缴费部分均由区医保中心负责复核及汇总,上报至区财政局,由区财政局统一划拨。目前,全区各单位已顺利实现缴费。

二是发放全区在职、退休职工二代医保卡。全区二代医保卡共3000余张,分两批由市医保中心下发。

三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工作。确认低保,保证医保基金不流失;推进扩面,保证低保户全员参保;紧抓新生儿,提高参保续保率。

四是健全医疗协管员管理制度。加强队伍管理,严格日常监管。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成效显著。上半年,社会性发放18785人次,发放金额166854.78元,参保人数984人,完成缴费532人,老农保数据导入1838人。

一是上半年,对管辖区域内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员、缴费人员、死亡注销人员的档案进行统一归档。严格按照规定及程序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真实、完整、安全。

二是细河区人社局严格开展生存认证工作。生存认证工作周期为每季度一次, 6月1日—22日为2018年首次认证,针对日期截止后仍未通过资格认证的待遇领取人员,将一律暂停发放养老金待遇,待补充认证后于次年1月恢复发放。目前,正在对全区3097名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进行首次人脸识别认证工作。

3.人才工作得到有力提升

1)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探索辖区人才引进新模式。全面推进人才机制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思路,起草了《细河区高层次人才引进三年工作计划(试行)》、《细河区人社局2018年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以优化政策环境为切入点,提高政策运用效率,创造人才发展服务我区经济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抓好平台建设,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网络招聘平台与实体招聘市场的作用。创办了细河区人才招聘公众号,开展了“服务企业、广纳英才”大型招聘活动,共为西亚(辽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辽宁广厦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招聘500余人。截至目前,为四合镇输送“三支一扶”优秀大学毕业生1名。

2)强化素质提升,建立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切实提升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组织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在线公需科目培训,截至目前,全区企事业单位1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在线继续教育学习。认真筹备送教下基层培训工作。积极与沈阳师范大学老师进行了对接并对相关需求向市局进行了反馈,为下一步送教工作进行了准备。针对重点企业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摸底,并督导企业对员工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对全区12家重点企业进行了调查,主要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3家、原材料工业3家、生产性服务业1家、生活性服务业2家、其他产业3家,据统计共需求相关人才246人。初步拟定人才工作项目书。申报了业务能力提升工程、科技研发工程2个人才工作项目,确定了1项党组织书记重点人才项目。

4.劳动关系协调扎实有效

1)劳动仲裁规范便民。2018年上半年,区劳动仲裁院共为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备案 1204件,其中为用人单位备案新签劳动合同 891 件,解除劳动关系备案 113件,续签200件,为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备案合同2295件,其中新签劳动合同1375件,续签劳动合同606件,解除劳动合同314件。劳动合同备案准确率100%,从而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

一是完善相关资料,规范劳动用工关系。根据《劳动法》、《辽宁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继续开展劳动用工备案登记工作,查缺补漏,做好备案归档,准确及时完成各类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

二是规范劳动合同备案流程,为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提供优质服务。按照省、市关于劳动用工备案的要求,细河区仲裁院制定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流程并将劳动合同备案所需材料及《劳动用工备案电子版》制成电子文档,通过QQ或邮箱传给用人单位,避免用人单位来回跑路的现象,为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进一步加大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区仲裁院对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流程的宣传讲解,不断提高企业负责人及具体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

四是以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任务。一方面,仲裁院具体经办人员在工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将劳动用工备案程序、所需材料提前公告,让用人单位少跑路。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加强自身修养,端正服务态度,做到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片热心,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2)劳动监察力度加大

对全区范围内建筑项目施工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调查工作,截至6月末,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0户,并按市里统一部署对域内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排查。同时,严格执行工资保证金制度,目前共收取2家单位的工资保证金118万元。

“两网化”建设方面,截至目前,共收录16家用人单位的自然情况。民心网投诉案件8件,涉及15人,11.1万元。省民心网要求办结时间只是监察条例规定的办案时限的几分之一的要求和有些案件的投诉人、被投诉人均不配合调查工作等多重压力下,所有案件均限时办结。截至6月末,共受理新举报投诉案件3件,涉及257人,涉及金额551.78万元。

5.人事工资管理不断完善

1)职称管理工作。一是职称摸底调查工作。2-3月,根据市按照上级要求对全区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职称摸底调查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二是2017年工勤技能人员晋级考评备案工作。2017年度我区工勤技能人员晋级考评报名15人。经过培训、笔试、实际操作等环节,8人顺利通过考评。

2)工资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认真开展了2018年度工资年报报送工作。1月,按照省厅及市局要求,区人社局通知并指导全区各部门、单位填写2018年度工资年报,对填报结果校核汇总后,按时上报市局。二是2017年度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工作。1月,按照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规定,根据2017年年度考核结果,对全区1840余人发放了年终一次性奖金,涉及资金596万余元。三是检、法两院司法套改后绩效奖总量核定工作。1月,根据省人社厅下发的绩效奖总量核定表,对我区检法两院司法套改后人员的绩效奖总量进行核定。两单位根据填报要求填写后,区人社局对填写信息进行复核,并由区财政局、市人社局复核后上报省厅。四是及时完成了2018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升级升档工作。2月,根据2017年年度考核结果,完成全区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升级升档工作,此次升级升档人员共计1697人,涉及资金14万余元。五是相关单位岗位津贴审批工作。3-4月,根据中央、省、市下发的文件要求,对相关单位上报的符合发放范围人员,经区人社局核准后进行岗位津贴审批。六是职务职级并行人员进行工资调整。5月,经过区委组织部确认,2018年我区共有3人符合职务职级并行条件。按照公务员职级与职务并行制度要求,对符合条件人员工资待遇进行了调整。

3)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一是2016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奖励工作。1月,审核兑现2016年度党政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工作实绩考核奖励。二是全区临时用工人员统计核实工作。3月,起草了《细河区机关和事业单位临时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并对全区临时用工情况进行了统计。经统计,全区存在临时用工情况的单位共计57家(含公安、检法系统),临时工作人员共计1256人。三是防治“吃空饷”工作。4月,对全区各部门、单位下发清理整顿自查工作通知,严格要求如实上报。经统计核实,全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有编制1892个,实有人员1808人,在编在岗人员1783人,在编不在岗人员25人,且已执行病假期间工资。目前,不存在“吃空饷”人员。四是2018年度事业单位人员年报工作。4月,根据市人社局事业单位管理科要求,通知并指导全区事业单位通过“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数据集中管理与应用系统”填写2018年度事业单位人员年报,校核、汇总后上报给市局。

4)政府序列公务员及参公人员管理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对我区政府序列科级以下公务员及参公人员进行了2017年度考核工作,及时对2016年度我区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四人进行了试用期满考核,对我区政府序列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校核、上报,并及时对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更新维护。二是2018年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3月,根据市局《关于做好2018年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的通知》(阜人社[2018]67号)要求,我区今年被选为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县区。按照《阜新市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办法》,制定了《细河区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方案》和《细河区人社局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办法》。三是2018年度干部在线学习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市人社局《关于做好全市2018年度干部在线学习工作的通知》(阜委组通字[2018]20号)要求,开展我区政府序列科级以下公务员及参公人员在线学习工作,我科向市局报送了新增学员注册信息,并通知各部门、单位学员按时按规进行学习。

5)其他相关工作。一是配合组织部进行我区人才资源调查工作。3月,根据区委组织部要求,我科向全区事业单位下发《阜新市人才资源调查表》、《专业技术人员分类调查表》,并将填写结果转交组织部。二是上报政府政务公开责任事项。4月,按照区政府政务公开责任事项表填报要求,填报我科所属责任事项。由于填报项目数量多、要求细致,经仔细查阅相关材料后,按照规定时限完成上报。

6)人事调配情况。上半年,区内调出2人、外区调入7人、区内调转23人;退休审批11人;丧葬费审批8人;遗属费审批3人。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包括单位收入、支出年初预算安排情况,与上年对比情况及增减变动原因,年度执行中调整情况,调整原因说明。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包括:行政运行79.005万元;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支出100.277万元;一般行政管理事务44.360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24.050万元;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69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5.836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949万元,合计311.169万元。

2017年部门预算安排包括:行政运行73.659万元;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支出144.83万元;一般行政管理事务63.95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41.64万元;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4.85万元;合计377.229万元。

增加变化原因是因为工作业务范围增加,工作重点调整。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当年收入支出预算执行基本情况,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包括增减绝对值与幅度,增减变动主要原因(可用柱形图或折线图)。

指    标

行次

本年度

上年度

比上年增减

增减%

原因

栏    次

1

2

3

4

5

一、年度收支情况(单位:元)

1

    1.本年收入

2

3,611,937.44

3,585,883.39

26,054.05

0.73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3

3,611,937.44

3,585,883.39

26,054.05

0.73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4

0.00

0.00

0.00

0.00

 

            *事业收入

5

0.00

0.00

0.00

0.00

 

            经营收入

6

0.00

0.00

0.00

0.00

 

            *其他收入

7

0.00

0.00

0.00

0.00

 

    2.本年支出

8

3,611,937.44

3,585,883.39

26,054.05

0.73

 

      其中:基本支出

9

1,942,029.33

2,826,659.37

-884,630.04

-31.30

事业人员划出

            (1)人员经费

10

1,701,089.58

2,510,639.07

-809,549.49

-32.24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2)日常公用经费

11

240,939.75

316,020.30

-75,080.55

-23.76

本年拨款减少

            项目支出

12

1,669,908.11

759,224.02

910,684.09

119.95

本年拨款增加

            (1)基本建设类项目

13

0.00

0.00

0.00

0.00

 

            (2)行政事业类项目

14

1,669,908.11

759,224.02

910,684.09

119.95

本年拨款增加

            经营支出

15

0.00

0.00

0.00

0.00

 

    3.年末结转和结余

16

0.00

0.00

0.00

0.00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17

0.00

0.00

0.00

0.00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18

0.00

0.00

0.00

0.00

 

二、年末资产负债情况(单位:元)

19

    1.资产总计

20

2,113,767.79

2,140,913.65

-27,145.86

-1.27

 

      其中:固定资产价值

21

598,471.00

443,551.00

154,920.00

34.93

本年增加固定资产

    2.负债总计

22

1,515,296.79

1,697,362.65

-182,065.86

-10.73

 

      其中:*事业单位借款

23

0.00

0.00

0.00

0.00

 

    3.净资产总计

24

598,471.00

443,551.00

154,920.00

34.93

本年增加固定资产

      其中:*结转和结余

25

0.00

0.00

0.00

0.00

 

            *非流动资产基金

26

598,471.00

443,551.00

154,920.00

34.93

本年增加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事业基金

27

0.00

0.00

0.00

0.00

 

            事业单位专用基金

28

0.00

0.00

0.00

0.00

 

三、年末机构人员情况(单位:个、人)

29

    1.独立编制机构数

30

1

7

-6

-85.71

事业机构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其中:行政机构

31

1

1

0

0.00

 

            事业机构

32

0

6

-6

-100.00

事业机构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2.独立核算机构数

33

1

1

0

0.00

 

      其中:行政机构

34

1

1

0

0.00

 

            事业机构

35

0

0

0

0.00

 

    3.年末编制人数

36

7

30

-23

-76.67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行政人员

37

7

6

1

16.67

行政人员实有7人

      其中:行政工勤人员

38

0

0

0

0.00

 

      事业人员

39

0

24

-24

-100.00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其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

40

0

0

0

0.00

 

    4.年末实有人数

41

7

33

-26

-78.79

 

      在职人员

42

7

33

-26

-78.79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其中:行政人员

43

7

6

1

16.67

行政人员实有7人

            其中:行政工勤人员

44

0

0

0

0.00

 

            事业人员

45

0

27

-27

-100.00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其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

46

0

0

0

0.00

 

      离休人员

47

0

0

0

0.00

 

      退休人员

48

0

0

0

0.00

 

    5.年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补助)开支人数

49

7

33

-26

-78.79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在职人员

50

7

33

-26

-78.79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其中:行政工勤人员

51

0

0

0

0.00

 

      离休人员

52

0

0

0

0.00

 

      退休人员

53

0

0

0

0.00

 

    6.年末学生人数

54

0

0

0

0.00

 

四、补充资料(单位:元)

55

    1.固定资产情况

56

      房屋原值

57

0.00

0.00

0.00

0.00

 

      房屋面积(平方米)

58

0.00

0.00

0.00

0.00

 

      车辆原值

59

0.00

0.00

0.00

0.00

 

      车辆数量(辆)

60

0

0

0

0.00

 

    2.“三公”经费支出

61

0.00

0.00

0.00

0.00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

62

0.00

0.00

0.00

0.00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63

0.00

0.00

0.00

0.00

 

            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

64

0.00

0.00

0.00

0.00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65

0.00

0.00

0.00

0.00

 

            公务接待费

66

0.00

0.00

0.00

0.00

 

    3.培训费

67

3,792.00

0.00

3,792.00

0.00

 

    4.会议费

68

0.00

0.00

0.00

0.00

 

    5.机关运行经费

69

240,939.75

316,020.30

-75,080.55

-23.76

本年支出减少

    6.年初预算数

70

      本年收入合计

71

1,897,194.00

3,772,290.00

-1,875,096.00

-49.71

 

      本年支出合计

72

1,897,194.00

3,772,290.00

-1,875,096.00

-49.71

 

      年末结转和结余

73

0.00

0.00

0.00

0.00

 

    7.调整预算数

74

      本年收入合计

75

3,611,937.44

3,585,883.39

26,054.05

0.73

 

      本年支出合计

76

3,611,937.44

3,585,883.39

26,054.05

0.73

 

      年末结转和结余

77

0.00

0.00

0.00

0.00

 

指    标

行次

本年度

上年度

比上年增减

增减%

原因

栏    次

1

2

3

4

5

一、年度收支情况(单位:元)

1

    1.本年收入

2

3,611,937.44

3,585,883.39

26,054.05

0.73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3

3,611,937.44

3,585,883.39

26,054.05

0.73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4

0.00

0.00

0.00

0.00

 

            *事业收入

5

0.00

0.00

0.00

0.00

 

            经营收入

6

0.00

0.00

0.00

0.00

 

            *其他收入

7

0.00

0.00

0.00

0.00

 

    2.本年支出

8

3,611,937.44

3,585,883.39

26,054.05

0.73

 

      其中:基本支出

9

1,942,029.33

2,826,659.37

-884,630.04

-31.30

事业人员划出

            (1)人员经费

10

1,701,089.58

2,510,639.07

-809,549.49

-32.24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2)日常公用经费

11

240,939.75

316,020.30

-75,080.55

-23.76

本年拨款减少

            项目支出

12

1,669,908.11

759,224.02

910,684.09

119.95

本年拨款增加

            (1)基本建设类项目

13

0.00

0.00

0.00

0.00

 

            (2)行政事业类项目

14

1,669,908.11

759,224.02

910,684.09

119.95

本年拨款增加

            经营支出

15

0.00

0.00

0.00

0.00

 

    3.年末结转和结余

16

0.00

0.00

0.00

0.00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17

0.00

0.00

0.00

0.00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18

0.00

0.00

0.00

0.00

 

二、年末资产负债情况(单位:元)

19

    1.资产总计

20

2,113,767.79

2,140,913.65

-27,145.86

-1.27

 

      其中:固定资产价值

21

598,471.00

443,551.00

154,920.00

34.93

本年增加固定资产

    2.负债总计

22

1,515,296.79

1,697,362.65

-182,065.86

-10.73

 

      其中:*事业单位借款

23

0.00

0.00

0.00

0.00

 

    3.净资产总计

24

598,471.00

443,551.00

154,920.00

34.93

本年增加固定资产

      其中:*结转和结余

25

0.00

0.00

0.00

0.00

 

            *非流动资产基金

26

598,471.00

443,551.00

154,920.00

34.93

本年增加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事业基金

27

0.00

0.00

0.00

0.00

 

            事业单位专用基金

28

0.00

0.00

0.00

0.00

 

三、年末机构人员情况(单位:个、人)

29

    1.独立编制机构数

30

1

7

-6

-85.71

事业机构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其中:行政机构

31

1

1

0

0.00

 

            事业机构

32

0

6

-6

-100.00

事业机构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2.独立核算机构数

33

1

1

0

0.00

 

      其中:行政机构

34

1

1

0

0.00

 

            事业机构

35

0

0

0

0.00

 

    3.年末编制人数

36

7

30

-23

-76.67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行政人员

37

7

6

1

16.67

行政人员实有7人

      其中:行政工勤人员

38

0

0

0

0.00

 

      事业人员

39

0

24

-24

-100.00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其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

40

0

0

0

0.00

 

    4.年末实有人数

41

7

33

-26

-78.79

 

      在职人员

42

7

33

-26

-78.79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其中:行政人员

43

7

6

1

16.67

行政人员实有7人

            其中:行政工勤人员

44

0

0

0

0.00

 

            事业人员

45

0

27

-27

-100.00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其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

46

0

0

0

0.00

 

      离休人员

47

0

0

0

0.00

 

      退休人员

48

0

0

0

0.00

 

    5.年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补助)开支人数

49

7

33

-26

-78.79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在职人员

50

7

33

-26

-78.79

事业人员划转到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其中:行政工勤人员

51

0

0

0

0.00

 

      离休人员

52

0

0

0

0.00

 

      退休人员

53

0

0

0

0.00

 

    6.年末学生人数

54

0

0

0

0.00

 

四、补充资料(单位:元)

55

    1.固定资产情况

56

      房屋原值

57

0.00

0.00

0.00

0.00

 

      房屋面积(平方米)

58

0.00

0.00

0.00

0.00

 

      车辆原值

59

0.00

0.00

0.00

0.00

 

      车辆数量(辆)

60

0

0

0

0.00

 

    2.“三公”经费支出

61

0.00

0.00

0.00

0.00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

62

0.00

0.00

0.00

0.00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63

0.00

0.00

0.00

0.00

 

            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

64

0.00

0.00

0.00

0.00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65

0.00

0.00

0.00

0.00

 

            公务接待费

66

0.00

0.00

0.00

0.00

 

    3.培训费

67

3,792.00

0.00

3,792.00

0.00

 

    4.会议费

68

0.00

0.00

0.00

0.00

 

    5.机关运行经费

69

240,939.75

316,020.30

-75,080.55

-23.76

本年支出减少

    6.年初预算数

70

      本年收入合计

71

1,897,194.00

3,772,290.00

-1,875,096.00

-49.71

 

      本年支出合计

72

1,897,194.00

3,772,290.00

-1,875,096.00

-49.71

 

      年末结转和结余

73

0.00

0.00

0.00

0.00

 

    7.调整预算数

74

      本年收入合计

75

3,611,937.44

3,585,883.39

26,054.05

0.73

 

      本年支出合计

76

3,611,937.44

3,585,883.39

26,054.05

0.73

 

      年末结转和结余

77

0.00

0.00

0.00

0.00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1)预、决算差异情况,可分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分单位、分收入支出具体项目逐项对比(可列表)。

无差异。

2)差异原因分析。差异较大的应分析到具体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和具体单位。

无差异。

2.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可分别制作饼状图)。

本年度收入3611937.44元,其中本年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97879.52元,本年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科目占本年度收入科目的60.85%;住房保障支出37284元,住房保障支出科目占本年度收入的1.03%。

3.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

1)“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可进行上下年对比、预决算对比,人均支出情况分析(可做表、柱图、折线图)。

无。

2)会议费支出情况:可进行上下年对比、预决算对比,人均支出情况分析(可做表、柱图、折线图)。

无。

3)培训费支出情况:可进行上下年对比、预决算对比,人均支出情况分析(可做表、柱图、折线图)。

培训费支出3792元。

4)其他对单位影响较大的支出情况。

2017年固定资产443551元,2018年固定资产598471元,比去年增加154920元,增加34.93%。本年由于扩大业务范围,旧设备老化,新增固定资产。

5)重点经济分类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无。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分析。

分析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总体情况,支出要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析具体构成及特点。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1.分资金来源、资金性质结转和结余情况,特别是项目经费结转和结余情况。

2.结转和结余规模较大的原因分析及消化结转和结余的对策。

(四)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概述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无项目绩效目标。

2.概述本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如有)。

无项目绩效目标。

(五)当年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

三、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年末单位资产、负债基本情况,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包括增减绝对值与幅度,增减变动主要原因(可用柱形图或折线图)。

(一)资产负债结构情况。

对资产负债具体构成进行分析,可从占比、上下年变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可用饼图、柱图或折线图),重点说明主要资产、负债基本情况、变动情况及原因。

2017年资产合计年末数为2140913.65元,负债合计1697362.65元。

2018年资产合计年末数为2113767.79元,负债合计1515296.79元。

(二)资产负债对比分析。

计算资产负债率,可进行连续年度的对比,分析单位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资产效益管理,避免潜在的资产负债风险。

2018年资产合计年末数为2113767.79元,负债合计1515296.79元。资产负债率为71.69%。

四、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本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情况。

(二)本单位决算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按规定批复决算工作开展情况。

(三)对单位决算管理及报表设计的意见建议。

(四)对加强部门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工作的建议。

注: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可参考部门决算分析评价表(见软件查询模板)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附后)。


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8年决算.xlsx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一、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的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2.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衡量行政单位当年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3.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4.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5.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衡量行政单位办公用房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

7.人车比例,衡量行政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人均基本支出,衡量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4.资产负债率,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此外,行业事业单位还可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和分析需要增加相关分析指标,如:

1.财政拨款依存度, 衡量部门(单位)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

财政拨款依存度=财政拨款收入÷收入总额×100%

2.固定资产成新率,反映部门(单位)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固定资产成新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100%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