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关于对科技人才引进使用和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的建议》(20号)答复

日期: 2020-07-16 浏览量:323 来源:区政府办 责任编辑:王宝新 文字大小:

李宫怀委员:

您提出的《对科技人才引进使用和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请审阅并签署意见:

对于您的提案,区政府高度重视,高度负责,明确由一名分管副区长包保办理,亲自部署,严格督办,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区科技局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与区发改局、区人社局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形成合力,将提案办理与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全年重点工作,结合细河发展实际,制定计划,压实责任,统筹安排,竭尽全力办理落实。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细河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细河”理念,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全省唯一城区型“双创”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按照“产业重塑、优势再造”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建设互联网+产业园区、军转民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创新创业项目集聚等系统工程,着力打造“双创示范基地”升级版,有效带动创新人才、项目、资金、技术向细河汇聚。

(一)依托错位优势引才。细河区积极推进人才与互联网+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等创新创业产业深度融合,利用人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和优势,吸引一批创新型企业落户,带来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同时,还解决了一批本地人才就业问题、盘活了闲置资产,使人才工作与产业、项目、资本、资源禀赋有效对接。两年来,提供岗位3000余个,与企业对接人才2000余人次。

(二)依托校企合作育才。细河区创新“工学交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加大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圆梦孵化基地创新企业、银盛业服务外包、四合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等企业作为创新创业企业代表,吸引辽宁工大、阜新高专、职专等大中专毕业生在本地创业就业。同时,大力开展柔性引智工作,通过开展与江苏盐城、新疆石河子等地区人才交流、项目合作、挂职选派、聘请技术顾问等形式,柔性引进国家级旅游专家魏小安团队、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副所长蔡京辉教授团队、电子科技大学陈万军团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团队陈洪月团队共同开展技术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依托各类平台用才。深化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共建,建立辽宁工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以线性压缩机、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构建具有战略性、创新型的区校企合作新模式。与科技型企业合作成立项目研发团队和大数据分析团队,全方位咨询、指导、培训、服务双创产业发展。新建阜新市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1个、阜新市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个,转序列阜新市专业技术创新中心5个。深化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省内外1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开展项目合作、聘为技术顾问等形式,柔性引进各领域专家人才15人、高端人才200余人,精准对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以线性压缩机、智能装备、新材料、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为依托,有力解决了高层次人才短缺和科技成果转化瓶颈等问题。

二、下步重点工作安排

积极谋划细河“双创”示范产业园区建设。全面贯彻中发37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按照区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发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示范作用,本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创新引领的原则,立足区情实际,整合优势资源,完成《关于细河“双创”示范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构想情况的报告》,积极探索细河全域创新创业新模式,提出“一中心、五平台、三站式”的规划布局,设定目标任务和创新机制,旨在进一步增强创新动能,激发创业活力,引领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叫响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品牌,推动全区科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推进“双创”项目集聚工程。加快推进“飞地”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承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围绕细河工业产业基地“飞地”项目服务平台,引进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双创”升级版核心区。围绕华唐服务外包和四合大数据、辽宁工大科技创新产业园,积极引进电子信息服务企业,推进自主科技项目研发,打造第三方电子信息服务和科技成果孵化集聚区;整合紫金财富广场孵化企业,围绕细河区实训基地,打造人才培训培养、创业孵化功能齐备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吸引一批科技创新企业、众创空间、孵化项目落户,积极与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达成合作,引进知名大型现代服务外包企业,进一步开发新技术,促进新行业,培育新业态,打造新优势。

(二)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方式。充分利用好“省双创示范基地”这一品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发挥毕业生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交通便利等特点和优势,大力引进人才创业培训、创新项目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项目。扶持创新创业带头人,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大力发展新兴业态,积极承接省外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建好“双创示范基地”和“互联网+产业园区”,培育壮大细河互联网+、服务外包等特色产业,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创新创业主体日益多元,进一步繁荣市场供需两端,扭转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层次低等局面。

(三)激发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活力。面临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把握新机遇,我们要在思想认识、理念思路、政策制定、资金保障、人文环境等方面补齐短板,推进重点人才工程,让广大创新创业人才在细河安心创业、就业。用好用活人才新政和高端人才引进、重点人才培养等五个行动方案,保障人才专项经费逐年提高。政治上关怀,积极推荐知名人才当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生活上关心,定期组织开展好人才服务活动,了解人才所思、所想、所盼,为他们解决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实际困难,努力把细河打造成人才之家、创新之地。

(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胆先行先试,出台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科技金融、人才支持、知识产权、开放合作等各类地方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引导、组织银企对接,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紧跟上级步伐,积极引导辖区内重点企业和项目申报融资需求,组织有意愿企业和项目参与银企对接会,多渠道为企业和项目破解融资问题,向企业宣传直接融资。

谨此答复

                              2020年7月15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